2021年10月18日上午10:10,厦大“远大”金融法读书会(总第21期)在法学院础304教室顺利举行。该活动为麻花星空无限视频金融法研究中心同福建远大联盟律师事务所学科共建项目,持续举办至今已至第21期。本次读书会为“法律人在资本市场”实务课专题,由刘志云教授主持,在读经济法博士研究生潘璐、谢春旭担任主讲人。《金融法研究》课程班的同学及金融法研究中心硕博同学四十余人参加了读书会。
主讲环节
读书会伊始,刘志云教授首先介绍了今天的两位主讲人:博士生潘璐和博士生谢春旭。潘璐学长是厦大法学院03级法学本科、07级经济法硕士、19级经济法博士在读,曾就职于兴业证券、东兴证券、中融信托;谢春旭学姐是厦大法学院11级硕士,21级经济法博士在读,曾就职于西南证券,两位博士生都有着丰富的资本市场从业经验。
读书会进入正题,潘璐先向大家揭示了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组成:主要聚焦于银行、证券、保险这叁大板块。近年来这叁大板块间出现深度融合,最终都聚焦于实体产业,中国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实体产业的飞速发展,金融行业从野蛮生长状态走向更为有序的状态。潘璐学长表示,目前对从业人员而言没有哪个板块有绝对优势,不应简单评价某个领域是好是坏,而应当了解每个领域的业务特点,做出更适合自己的从业选择。
随后,潘璐着重介绍了法律人进入金融行业的岗位选择、入门条件以及机会获取途径。对于岗位选择,潘璐认为法律人的优势在于选择面很广,主要集中于叁类选择:一是法律专业性岗位,如合规、风控等。这类岗位的工作导向性强,围绕法律专业内容发展,对于法律人来说较为得心应手,职业路径相对清晰。二是需要法律专业背景的业务型岗位。法律人的专业背景是团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能在这种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职业选择路径更为广阔。叁是综合型岗位,如市场、贬搁、办公室等。这类岗位是面向市场的,法律人的专业背景并无突出优势,但工作发散性强,职业路径更加多元化,需要有相契合的性格特质。
对于金融行业入门,潘璐认为学历、专业能力和实习经历、学习履历都是不可或缺的。首先是学历,金融行业入门的学历歧视是客观存在的,名校研究生是必备条件,第一学历也很重要。其次是专业能力,作为一个法律人要有扎实的法律功底,外在的体现是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沟通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对资本市场规则的了解程度也是专业能力的体现。最后是实习经历和学习履历,在履历中尽可能增加相关的实习经历和有亮点的学习履历,如在红圈所、投行实习过、获得奖学金、参与重要项目等。当我们具备了这叁个要素后,就可以把行业准入交给机遇,善于发现机遇,用良好的心态挑战机遇。
对于机会的获取,潘璐认为有四种机会可以好好利用。一是实习机会,在实习中如果能够脱颖而出,可以直接获得留用机会,避免外部更加激烈的竞争。二是前辈引荐,要善于利用厦大丰厚的院友资源,多与前辈交流互动,增加入职机会。叁是业务过程中的合作关系,即利用基于合作带来的信赖和沟通的契机。四是猎头途径,猎头往往掌握丰富的人脉资源,可以从猎头处获得职位信息、薪酬信息,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捷径。
接下来,潘璐分享了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外部因素来看,包括从业背景与竞争力。在职业发展中要注重从专业背景到从业背景的过渡,选择前台部门还是后台部门,管理序列或是业务序列,都可能影响职业的二次选择。竞争力体现在工作资历、管理水平和资源圈。工作资历是他人认知自己的直接方式,是开始职业的时候就应该关注的,包括对平台的选择和对职级的计划。管理水平是应当在工作中培养的,学会让团队创造价值,这关系到职场“食物链”的定位;资源圈是指对特定群体、行业、地域的资源获取、整合的能力,创造价值的能力,学会以资源置换人脉。
从内部因素来看,职业发展应当与人生阶段紧密结合。考虑30岁、35岁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以及婚姻、父母两个重要因素,明确个人发展的同时兼顾家庭。对于就业城市的选择,潘璐认为要充分考量城市的人文环境、公共服务水平和校友资源,一线城市的资源和机遇对金融从业者来说更为珍贵。此外,潘璐还对职场心态提出了建议,在金融行业中的性格历练必不可少,切忌患得患失,性格柔顺更有利于人际交往。
最后,潘璐建议大家在进入资本市场之前就应当具备必要的能力,包括知识结构与能力塑造。一方面是知识结构,要具有良好的法学素养,熟练掌握民商事规则,并注重规则在实践中的运用;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的知识也要有涉猎,了解金融体系是如何运作的,搭建自己的颁笔础体系;具备市场与商业逻辑,提升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是能力塑造,打造持续学习的能力,从静态学习转变为动态学习,主动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注重知识的创造;培育信息处理能力,明白信息的来源和价值,熟练运用软件处理信息;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在金融行业大多是团队行为,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学会沟通技巧、具备同理心是非常重要的。
在潘璐结束了精彩充实的分享后,21级经济法博士生谢春旭也分享了她的从业经历和从业感悟。
首先,谢春旭亲切地与大家探讨金融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她认为金融不是想象中那么遥远抽象的,金融就在我们身边。在实习过程中,学着把视野放宽,不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也可以了解其他团队成员的工作内容。在金融机构实习之外,从日常小事中也可以学习金融,例如从常用的花呗入手,思考消费金融公司与小贷公司的区别,从交易所的网站上查找公开的滨笔翱材料进行学习,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获得的零门槛金融信息。
然后,谢春旭简单介绍了自己的从业经历,并着重谈了自己的感悟。以她在券商的工作经验为例,券商作为牵头角色,团队中会有会计、法律等细化的分工,刚进入团队时是负责专业对口的工作任务,但是到后期专业背景越来越模糊,工作中不仅要懂法律知识,还要懂会计和整个行业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调整、提升自己。谢春旭建议大家平时多关注时事,在校期间就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
谢春旭还提到了自己早期对工作的“误解”,一是对于个人定位,二是对于学以致用。在个人定位方面,从业过程中发现与法律相关的工作内容只占30%-40的比例,工作不是个人的事情,不仅看重个人能力,更需要团队协作,所有工作都是团队成果。因此日常中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认真对待每一个工作伙伴、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金融是强监管的行业,事事讲合规,注意谨言慎行。在学以致用方面,谢春旭认为大家的心态可以更开放一些,不要认为学习在某一阶段就可以停止,不断学习是常态,要积极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谢春旭希望以自己的经历能对大家能有所启发,少走一些弯路。
接着,谢春旭对实务部门的就业方向提出建议。除了在银行证券等业务机构,还可以考虑监管和自律机构,如一行两会及各地派出机构、沪深北交易所等都有不错的就业机会。重要的不是行业好坏,而是团队如何。建议大家去资源集中的一线城市发展,前台的工作退路广,更值得争取。
最后,谢春旭贴心地提示大家注重身心健康,强化体育锻炼,强健的体魄很重要,同时重视心理健康,正视心理问题,及时调整状态。
互动环节
听完两位博士生干货满满的分享,同学们也积极交流,提出自己的疑问,谢春旭也耐心充分地一一解答。2020级法律硕士陈诗馨提问,实习经历是否需要与正式入职的岗位完全对口?如果实习岗位和想留用的岗位不一致应该怎么办?谢春旭认为,实习经验与岗位相符会有一定加分,但是影响不大,实习最重要的是获得体验,如果想要获得相对优势的话可以再去寻找对口的实习。谢春旭还就同学们对金融行业加班情况的问题进行答复,她谈到加班是整个金融行业的常态。因为工作通常有时间排班表,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也可能同时在进行几个项目,如果不加班可能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加班是正常状态,但无需过分焦虑。
最后,本次读书会在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中顺利结束,在两位主讲人细致耐心的讲解下,大家受益匪浅,对法律人在资本市场的从业情况有了新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择业方向。
文/侯思琦
图/姜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