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中国高教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会和中国教育报主办,新华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提供网络支持的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日前在北京举行 ,共颁授“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0名、“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40名。麻花星空无限视频团委书记高斌获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也是本届颁奖典礼上厦门大学唯一一名获奖者。
不忘初心 心系学生
“全国两千多所高校,优秀的辅导员比比皆是,这次能够获奖,是自己的幸运,也是对自己的鞭策。”高斌如是说。他选择辅导员这个职业,离不开他在厦大读书生活的经历。高斌于2001年来厦门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后担任了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同时兼任校研会体育部部长。从那时起,他就和学生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学生工作中,他喜欢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喜欢学生工作给他带来的愉悦感,也更加感恩于母校给他的培养与关怀。他决心成为一名辅导员,以自己的满腔热忱服务学生,回馈母校。工作以来,高斌一直牢记辅导员的职责所在,不忘初心。他热爱学生,热爱辅导员职业,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他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生活习惯,化解宿舍矛盾,指导宿舍文化建设;他坚持走近课堂,了解学生学习风气和教师授课质量,得到了学生对于学风建设的第一手意见;他慰问寒假留校学生,除夕和学生们齐聚一堂共度佳节。在平日,他与学生一同打球、吃饭,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在夜晚,他与交流生畅谈人生,与抑郁学生促膝长谈;面对莫兰蒂台风,他冒着大风大雨驻守在学生宿舍,现场指挥处理突发状况,确保每位学生的安全。他的手机保持365天X 24小时开机,为了防止手机没电漏接电话,他甚至备了3块手机电池。
面对各类工作案例,他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在这十叁年里,跟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以及给予学生的帮助,给他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曾经有一位学生,入校之后一直没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平时沉溺于打游戏,在学习方面遇到很多困难,高斌主动在与这位同学聊天,了解到他沉迷游戏和不重视学习的原因,积极与其他专业老师以及家长沟通交流,帮助他摆脱现状,适应大学生活。最后,这名同学不仅顺利毕业,更以学院最高分考取了硕士研究生。高斌谦虚地说,“这要得益于厦大辅导员工作所坚持六个基本工作制度——谈心制度,下宿舍制度,听课制度,周记制度,档案制度,会议制度。每一个制度,都是高斌连接学生的一个纽带。”
时代在变,人在变,学生的特点也在变。高斌从事了13年的辅导员工作,带的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性更加凸显。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之间、老师之间的交流也变得不一样,辅导员工作的切入点,工作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地发生变化。高斌说,辅导员的工作,一方面要做好学生的服务与管理,另一方面更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是他工作的追求目标。在新的时代和学生新的特点的背景下,怎样做好服务管理,怎样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些问题并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就能解决的。他尝试通过“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新工作模式,以新媒体等多种渠道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沟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是跟上时代步伐的必然要求,也是他工作继续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知行合一 实践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高斌正是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法学人才培养的这样一条规律。他从一名基层团干到学院团委书记、党委委员,多年来总结了一条法学人才培养的心得就是实践育人。他努力尝试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作出贡献。
高斌担任辅导员后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组织2001级本科生毕业实习。当时,很多学院都是分散实习,法学院为了提升实习实训效果,一直坚持集中实习,统一管理。从此,高斌跟实践育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高斌的积极推动下,学院社会实践工作逐步实现了由点到面,由暑期到全年度覆盖的常态化机制建设,每年他组织发动全院40余支实践队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田野调查,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容上从环境保护到台海法律问题比较,从传统的古厝保护到最新的贰贵颁础协议,从早餐计划到导盲犬,各个队伍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了全面、切实的调研。同时也涌现出红色宣讲、普法宣传、关注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队。他对学院2009-2013年期间社会实践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刊印暑期社会实践五周年刊,参与编写“卓越法律人”调研报告论文集和《露尖小荷文集》。
“都江夏日”便是他所带队指导的社会实践队之一。这支队伍第一年组建时由于经验不足,调研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高斌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并给予他们开展田野调查和参与学业竞赛方面的指导,给他们提供信息,传授技巧,树立信心。第二年,该实践队在高斌的带领下赴江苏南通海安县做疏导式庭审的调研。高斌与学生们一起在街头发问卷,一起走访当地的法院、律所和相关的司法机构、养老机构等。经过叁年的磨砺,这支队伍的调研成果终于获得了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法学类唯一的特等奖。“都江夏日”正是高斌指导社会实践工作的一个缩影。每年,他自己带队指导社会实践,与学生们一同去福建边远农村调研大学生村官制度,去贵州山区为孩子们送去温暖和知识,去台湾研习人民陪审员制度,去经济创新的最前沿了解笔2笔行业的现状,在路上他和学生们哭过笑过,和学生们一同打地铺,也和学生们一起在泥泞的道路上推车前行。虽然过程艰辛,但他和学生乐在其中,并分享成功的喜悦。其中,他所带队和指导的团队2次获得福建省优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他所带队的调研项目分别获得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和叁等奖。从实践到育人,他展现了一个辅导员的担当和价值。
创新管理,助力成才
“创新是发展和前进的动力,你们现在学习如此,将来工作亦是如此。”高斌常和他的学生这样说,他也是这样去做的。他始终秉持在实践中谋创新的育人理念。
高斌尝试做好“叁位一体”整合资源,将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挑战杯立项申报、社会实践立项申报等叁项工作有机结合,激活学院科创工作活力,提升学生参与科创活动的积极性。他所带队指导的团队获得2014年厦门大学基础创新科研基金(本科生项目)立项,这是厦门大学文科类中唯一获得此类立项的项目,为保障项目调研的顺利开展,他为学生联系调研单位,与学生一同修改调研方案、设计调研问卷,共赴实地开展调研活动。
高斌不断探索“专业+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引导学生在普法活动中助人助己。“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让普法教育惠及全校。”这是他在法学院工作十余年的一个心愿,随着厦门大学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基地的建设落地,他的梦想成真了。在他的努力下,法学院的志愿服务工作突出了专业化特点,面向全校,面向社会开展了国家宪法日普法游园活动、青少年法治课堂活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普法活动、“法庭义工”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斌继续探索“互联网+法律援助”的工作新模式,探索建设了以“在线法律咨询”为服务核心的网络文化工作室。自2016年4月开通服务以来,月均接收案件20件左右,成为了学院法律援助案件的重要来源。
在他的工作中,有着属于法学院许多的第一次,他策划创办了法学院第一期团校,他谋划了第一届法律文化节,他举办了第一届厦门大学模拟法庭竞赛,他参与指导了第一届厦门大学跨学科论坛,他负责了第一届厦门大学法律专场招聘会,他组织了第一届厦门大学法学夏令营,他倡导设立了法学院研究生会第一届博士生分会和第一届海外生分会……十叁年的光景,还有很多个像这样属于法学院、属于他、属于他所带的学生们的第一次。在学生工作中高斌不断创新,他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不仅能健康成长,更要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十载磨砺,琢玉成器
成为一名专业化的“思想者”、职业化的“工作者”,是高斌一直努力的方向。十叁年的辅导员生涯中,他努力提升自己理论素养,参加了第93期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全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法律事务专题培训班等业务培训。他作为第一作者组织了厦门大学重点课题“《精神卫生法》影响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问题研究”,参与了课题“高校人身伤亡法律问题探析”的研究工作,积极撰写学生工作与思政教育方面的论文多篇,并发表在《厦大党政工作研究》创刊号等多个刊物上,获得了厦门市思政教育征文活动叁等奖。
十叁年的辅导员生涯中,他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考取了国家职业指导师,承担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思政课和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经验。他承担过学院党务秘书的工作,开展学院共建共创、社团党建等创新试点和支部立项活动,获得校级表彰。他一直承担了学院团委工作,并坚持为学生上党课、团课,紧扣组织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的主线,让学生感受到团组织温暖,学院团委2次获得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从理论到实践,他一直不忘初心,与学生风雨同行,学生们也亲切的称呼他斌哥、高妈。
丹心化雨,他默默在学生心里播撒爱的种子;桃李满园,他殷殷祝福青春之花的绽放。“知无央,于人于己不懈探求知识的奥秘,爱无疆,对人对己始终胸怀大爱的真谛。”高斌正是用这句话与他所带过的2002名学生共勉。他培养过的学生们已遍布祖国各地政法战线及各行各业,有的选聘到基层乡镇担任大学生村官,有的在新疆内蒙等边远地区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有的在校期间休学远赴西藏阿里地区当兵两年,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和“自强之星”标兵提名奖。于己于学生而言,高斌十叁年来的努力不为别的,只愿他的学生们都能实现从成长,到成才,再到成器的叁步跨越发展,同时也让自己的人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升华。
人生是一段旅程,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就应持之以恒,即使前方荆棘密布也不忘初心。高斌明白自己要做的,也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他相信明天必定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