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5日晚,麻花星空无限视频第七十七期信实“青椒会”学术论坛之“欧盟的六部‘人工智能法’:回顾、总结与前瞻”在法学院础201教室顺利举行。本期讲座由同济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朱悦老师担任主讲人,麻花星空无限视频吴旭阳老师、杨帆老师、王云清老师担任与谈人。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赖钰匀老师、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吕建伟老师、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董慧娟老师,以及麻花星空无限视频阳建勋教授、韩龙河老师、孙笑涵老师、许瑞超老师、邢文升老师等校内外嘉宾和几十位学生莅临讲座。麻花星空无限视频法与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毛海栋老师主持本期讲座。
讲座正式开始前,毛海栋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朱悦老师丰富的研究和工作经历以及在人工智能法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并对朱悦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朱悦老师的讲座围绕欧盟的人工智能立法,涵盖了对欧盟人工智能法的立法过程视角研究、欧盟六部“人工智能法”所治理的组件剖析及对六部立法的分别评述,以及欧盟人工智能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和所需应对的问题叁部分内容。
首先,朱悦老师阐释了当下欧盟立法过程的复杂性。现如今,欧盟立法过程中的核心一环就是欧盟委员会、成员国组成的理事会以及欧洲议会叁方的协商谈判。那么,在各方协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人工智能立法的文件和材料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依托。目前,针对人工智能法立法过程中出现的可获取的材料已达到1500~2000件以上,基本足以让我们重构所有条款的渊源与脉络。当前,我国研究人工智能法的关键问题仍是立法,这种以立法过程为视角切入的方法,使得我们能够尽可能的重新了解到内在不同立场和利益出发点等信息,其价值甚至有可能高于条款本身的表述。同时,朱悦老师也提到在其即将出版的《欧盟〈人工智能法〉研究——以立法过程为视角》一书中,也对关键性资料和研究方法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介绍。
接下来,朱悦老师对人工智能系统及其组件展开介绍,列举出当下可治理、也正受到治理的组件:数据、表征、基准、模型、硬件以及交互。其中,硬件、算力和框架是底层,而朱悦老师在讲座中着重讲解的是上层的数据与算法,这也是当下学界讨论的热点。欧盟的“人工智能法”之所以存在六部,就是因为人工智能是由多个组件构成,而针对不同的组件有专门的调整法律,这也体现出当下各方监管机构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关注与重视。
欧盟《人工智能法》的主要内容是对人工智能系统开展分类治理,在欧盟与国家层面之间调适治理结构。朱悦老师详细介绍了欧盟《人工智能法》中的风险分类,对何为“被禁止”的人工智能和“高风险”的人工智能以及通用目的人工智能是否具有系统性风险展开讨论并提出问题和质疑。朱悦老师认为,当下该法律的规定过于冗长复杂,以对公共场所大规模实时生物识别的禁止为例,法律条款篇幅足足接近叁页长,为理解和适用都带来一定困难。除此之外,朱悦老师还强调了立法体系化的问题,立法从来不是从一片空白开始的,而是基于应用层面大量的实践和各方势力的协调产生。同时针对欧盟《人工智能法》的治理结构,朱悦老师还指出当下各机构之间可能存在职权冲突以及人才资源短缺等问题。
朱悦老师在对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和《数据法》进行介绍时,点出两个问题:对于合法利益有没有可能用于支持个人数据用于模型训练仍存在巨大争议,以及模型的整体本身可能构成一种特殊的个人数据。
随后,朱悦老师引领大家关注欧盟《产物责任指令》有关人工智能的修正,为大家介绍了产物缺陷认定的考量因素、医学认可的心理健康损害与《数字公平法》的互动以及二阶段举证责任的模式等关键问题。同时提及了欧盟其他有关人工智能的法律,如《云和人工智能发展法案》和《数字公平法案》等法律中的一些突出和争议问题。
在讲座的最后一部分,朱悦老师着重讨论了欧盟人工智能法律的借鉴问题和应对问题。在借鉴问题上,朱悦老师提出的第一点是,对于规模法则、对于大模型还有多大、更大的模型会为我们带来什么等问题,都是我们在学术研究中必须思考和厘清的,否则无法将整个法律体系融贯衔接。第二点是,人工智能法律体系化工作本身就非常困难,规范间难以融贯,我国向欧盟借鉴的过程中,必须要自主的判断这一系列法律的优势和劣势,充分进行研究,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应对问题这一方面,朱悦老师指出当下我国作为利益相关方的参与还有所不足,同国际环境交流较少。同时这一系列法律中存在专门条文针对域外国家,也需要国内政府和公司的重点关注。
在与谈环节,吴旭阳老师表示近期自己在学术与实务方面都对法律科技保持着持续的关注与研究,以美国加州的立法为例,肯定了朱悦老师强调法律的背后是政治与经济的博弈这一观点。同时针对是否要推进人工智能相关立法的问题,指出广东已经提出“两个促进” 的政策,厦门或许也将提上议程,而欧盟的立法就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最后强调该学术领域几乎以“一日一变”的速度向前发展,感谢朱悦老师能为大家做出如此清晰且全面的梳理。
杨帆老师首先赞赏了朱悦老师对于欧盟人工智能法领域的精细耕耘。当前人工智能法的议题正处在生发的阶段,在不断有新材料出现的情况下,朱悦老师对过程视角给予了足够的投入,才能为大家带来如此精彩的讲座。同时向朱悦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在础滨议题对于立法本身具有很大的贡献的情况下,是否有可能基于当下的资料库构建专门的础滨模型去做知识管理和知识挖掘。
王云清老师指出,欧盟的“人工智能法”对于各个国家虽然有约束力,但是表现形式是什么?文件的表述并不清楚,具体用什么方式落实目的,并没有强行约束。可能导致出现成员国的立法和欧盟立法很有可能发生冲突,这种冲突一旦发生,要以何种方式来用法律规定或保持一致,还是有待观察。同时,欧洲法院基本上还在采取偏目的论的解释方法,如果立法质量本身有问题,法律文本凌乱不清晰,基本上就是因为立法过程导致的。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法官在解释法律时往往需要他们以此立法过程的文本来处理问题,那么在实务中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赖钰匀老师则站在与中国文化跨学科结合的角度上,称赞朱悦老师的讲座为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与启发。同时表示,最近数字人文的浪潮给予了人文学者非常大的冲击,使得自己开始思考如何让人文赋能数字,而非让数字赋能人文。比如,以儒家“人性本善”传统理念为例,思考我们接下来对础滨的“教育”过程中,如何才能过滤道德意义上的“恶习”,能否教养出一个符合儒家观念下“圣人”般的础滨。最后,赖钰匀老师向厦门大学提供的跨学科交流平台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吕建伟老师表示,自己当前专注于生物技术领域,但仍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学和医疗领域中的重要性。同时注意到当下欧盟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强监管模式可能导致政策混乱,从而对生物技术产生影响。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人工智能在中国立法进程中如何借鉴欧盟的经验,以及科学家和公众如何参与政策制定非常感兴趣。除此之外,还向朱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如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立法和政策是否能与技术发展相匹配,以及中国是否能在这个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法律制度和政策。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来自厦门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董慧娟老师针对欧盟“人工智能法”中的风险分级和责任归责部分提出问题,麻花星空无限视频2023级经济法学硕士刘心怡同学则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虚假信息风险在该系列法律中的规制内容和我国可借鉴之处向朱悦老师请教。朱悦老师耐心地解答了老师和同学的问题,使大家对今晚讲座的内容得以更深层次的理解。
毛海栋老师做最后总结,认为欧盟的人工智能立法对于当下学界研究人工智能法以及数据法相关的前沿领域都具有深远影响,并再次对朱悦老师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表示了由衷的感谢。讲座结束后,各位老师与嘉宾共同合影留念。至此,本次讲座圆满落幕。
文/许嘉璐
图/刘政宇
审核/张宇斌